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汉族,清
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在
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祖籍
江苏泰州,长期寓居
北京,是
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
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所唱戏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梅兰芳
梅兰芳出生于出生于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梅家老宅,祖父是京城著名青衣
花旦演员梅巧玲。梅兰芳父母早亡,由当
京剧琴师的伯父梅雨田抚养,8岁就开始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
《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 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
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
《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1914年1月,在庆丰堂与王蕙芳同拜
陈德霖为师。本年,又先后从师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习昆曲。又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7月至10月,在“翊文社”最初尝试创编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本年,梅兰芳对化装、头饰方面进行了改革。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
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梅兰芳在1919年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
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演出引起轰动,曾有评论“有此双手,其余女人的手尽可剁去”。1919年4月,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1924年因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他为了赈灾义演而受邀再次赴日演出,期间突患急性肠胃炎危及生命,而被日本医生医治。这位医生并未收费,仅要求他给予一颗景泰蓝袖扣。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
程砚秋、
尚小云、
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居四旦之首。
他在1930年前往
美国并在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
纽约、旧金山、
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引起轰动,美国波摩拿学院、
南加州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梅兰芳在1932年迁居
上海,然后在1935年造访
苏联,最后在1938年迁居
香港。
在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拒绝为日军演出而“蓄须”,导致八年之间并无任何演出而断绝经济来源,之后靠着贩卖字画和奖杯维持家人和剧团生活。他在1942年夏季返回上海,杜门谢客。直到1945年10月,梅兰芳才重新登台。梅兰芳在1951年7月迁回北京,定居护国寺街1号(现梅兰芳纪念馆)。他然后在1952年弟二度访问苏联进行演出。他在1956年第三次访问日本再次引发轰动,同时履行30多年前承诺。在1961年8月8日凌晨5时,梅兰芳病逝在
北京。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天,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带领他的科班在吉林演出。一天早晨,叶春善偕筹资组建喜连成的开明绅士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他俩边爬山,边闲谈,忽然发现有一人在小树林里练剑,但见他体态轻盈,动作敏捷,那剑被他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把自己围在水泼不进的弧光圈里,牛子厚简直看呆了。他生平酷爱京剧,也观赏过不少武术高手的表演,但像今天见到这样的绝伦剑技,还是不多,他情不自禁地连连拍手叫好。那舞剑人听到有人喝彩,连忙把剑收住,两颊绯红,用手帕揩拭额头沁出的细密汗珠、恭敬地向牛子厚躬身施礼:“牛老板,喜群献丑了。”
牛子厚这时近前定睛细看,只见面前这个年轻人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真是一个挑大梁的料子,便问道:“你可曾有艺名?”叶春善接答道:“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喜群’。”牛子厚沉吟良久说:“这孩子相貌举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给他更名‘梅兰芳’如何?”叶春善师徒二人欣然同意。从此,就用了“梅兰芳”这一享誉国内外的艺名。
1910年,梅兰芳与出身于京剧世家的王明华结婚。婚后王明华生了一双儿女后做了节育手术,后来儿女不幸夭折,后因王明华身体不好在天津养病。1921年梅兰芳娶旦角演员
福芝芳为平妻。福芝芳和梅兰芳共生有九个小孩,但只有四个长大成人,分别是梅葆琛、梅葆珍、梅葆玥、
梅葆玖。1925年,梅兰芳与京剧名老生
孟小冬同居,5年后两人分手。他的女儿梅葆玥唱老生,小儿子梅葆玖继承梅派京剧艺术。
-《战蒲关》(又名《忠义节》)中的徐艳贞
-《搜孤救孤》中的程婴之妻
-《浣纱记》中的浣纱女
-《桑园寄子》中的金氏
-《朱痕记》中的赵锦荣
-《岳家庄》中的岳云之姐
-《九更天》(又名《马义救主》)中的马义之女
-《朱廉寨》中的马昭仪
-《延安关》中的双阳公主
-《缇荣救父》中的缇荣
-《空谷番》中的姚梦兰
梅兰芳
-《摘缨会》中的许姬
-《煤山恨》中的周后
-《孝感天》(又名《掘地见母》)中的共叔段
-《桑园会》中的罗敷女
-《别宫》中的孙尚香
-《祭江》中的孙尚香
-《孝义节》中的孙尚香
-《截江夺斗》中的孙尚香
-《打金枝》中的升平公主
-《二度梅》(又名《落花园》)中的陈杏元
-《彩楼配》中王宝钏
-《三击掌》中的王宝钏
-《探寒窑》(又名《母女会》)中的王宝钏
-《武家坡》中的王宝钏
-《赶三关》中的代战公主
-《大登殿》中的王宝钏
-《祭塔》中的白素贞
-《二进宫》中的李艳妃
-《三娘教子》(又名《双官诰》、《王春娥》)中的王春娥
-《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
-《女起解》中的苏三
-《玉堂春》中的苏三
-《御碑亭》中的孟月华
-《梅玉配》中的苏玉莲
-《儿女英雄传》中的张金凤
-《雁门关》(又名《南北台》)中的青莲公主
-《法门寺》中的宋巧姣
-《珠砂痣》中的江氏
-《六月雪》中的窦娥
-《打渔杀家》(又名《庆顶珠》)中的肖桂英
-《游龙戏凤》(又名《梅龙镇》)中的李凤姐
-《甘露寺》中的孙尚香
-《美人计》中的孙尚香
-《回荆州》中的孙尚香
-《审头刺汤》(又名《一捧雪》)中的雪艳
-《天河配》中的织女
-《穆柯寨》中的穆桂英
-《枪挑穆天王》中的穆桂英
-《宝莲灯》(又名《二堂舍子》)中的王桂英
电影《梅兰芳》
-《双金莲》中的潘金莲
-《五花洞》中的潘金莲
-《四五花洞》中的潘金莲
-《六五花洞》中的潘金莲
-《八蜡庙》中的张桂兰
-《破洪州》中的穆桂英
-《樊江关》中的薛金莲
-《头本虹霓关》中的东方氏
-《二本虹霓关》中的丫环
-《长坂坡》中的糜夫人
-《金针刺红蟒》(《混元盒》中一折)中的红蟒
-《琵琶缘》(《混元盒》中一折)中的蝎子精
-《南天门》(又名《走雪山》)中的玉姐
-《汾河湾》中的柳迎春
-《春秋配》中的姜秋莲
-《龙凤呈祥》(又名《全部美人计》)中的孙尚香
-《红鬃烈马》(又名《素富贵》、《全部王宝钏》)中的王宝钏
(二)梅兰芳在中期演出中,曾在一些义务戏和堂会戏中,反串过各种角色:
-《辕门射戟》中的吕布
-《八蜡庙》中的黄天霸
-《镇檀州》中的杨再兴
-《三江口》中的周瑜
-《艳阳楼》中的呼延豹
(三)梅兰芳在1913年第一次赴上海演出归来后,在几年内编排了五出时装新戏:
-《孽海波澜》中的孟素卿
-《宦海潮》中的余霍氏
-《邓霞姑》中的邓霞姑
-《一缕麻》中的林纫芬
-《童女斩蛇》中的李寄娥
(四)梅兰芳从1915年起不足十年间,编演了大量新戏:
-《嫦娥奔月》中的嫦娥(花镰舞)
-《
天女散花》中的天女(长绸舞)
-《
麻姑献寿》中的麻姑(盘舞)
-《上元夫人》中的上元夫人(云帚舞)
-《洛神》中的宓妃(独舞、群舞)
-《红线盗盒》中的红线女(拂尘舞)
-《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单剑舞)
-《
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双剑舞)
-《廉锦枫》中的廉锦枫
-《前部西施》中的西施(羽舞)
-《后部西施》中的西施(后改一晚演出)
-《头本太真外传》中的杨玉环(从“拈香奇遇”至“太真出浴”)
-《二本太真外传》中的杨玉环(从“太白醉写”至“梦游月宫”)
-《三本太真外传》中的杨玉环(从“禄山求职”至“翠盘艳舞”)
-《四本太真外传》中的杨玉环(从“御前面秦”至“玉真梦会”)
(五)梅兰芳在20世纪20年代前,根据名著《红楼梦》编演了三出剧目,这在当时北方是第一次出现红楼戏,给京剧舞台又增添了异彩。
-《黛玉葬花》中的林黛玉
-《千金一笑》(又名《晴雯撕扇》中的晴雯)
-《俊袭人》中的袭人
(六)梅兰芳对老剧目或其他剧种的剧目,进行重新创作、编排,其中有的戏已成为梅派艺术的精品。剧目有:
-《牢狱鸳鸯》中的郦珊珂
-《春灯谜》中的韦影娘
-《宇宙锋》中的赵艳容
-《
贵妃醉酒》中的
杨玉环 -《
凤还巢》中的程雪娥
-《抗金兵》中的梁红玉
-《生死恨》中的韩玉娘
-《
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七)梅兰芳演出的昆曲剧目有:
-《
白蛇传》(金山寺中的白蛇)(断桥中的白蛇)
-《孽海记》(思凡中的赵色空)
-《
牡丹亭》(春香闹学中的春香)(游园惊梦中的杜丽娘)
-《
西厢记》(佳期·拷红中的红娘)
-《风筝误》(惊丑·前亲·逼婚·后婚中的俊小姐)
-《玉簪记》(琴桃·偷诗·问病中的陈妙常)
-《狮吼记》(梳妆·跪池·三怕中的柳氏)
-《金雀记》(觅花·庵会中的井文鸾)(乔醋·醉圆中的巫彩凤)
-《铁冠图》(刺虎中的费贞娥)
-《
昭君出塞》(出塞中的
王昭君)
-《
长生殿》(鹊桥·密誓中的
杨玉环)
-《南柯记》(瑶台中的金枝公主)
-《渔家乐》(打舟·藏舟中的邬飞霞)
-《翡翠园》(盗令·杀舟--游街中的赵翠儿)
-《奇双会》(又名《贩马记》)(哭监·写状中的李桂枝)(三拉·团圆中的李桂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中华民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但有精妙的艺术,更有高尚的品德。梅兰芳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以他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其幼子梅葆玖是当今梅派的著名传人。在國外演出期间,他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获得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
他的学生(门下弟子)有
程砚秋、
张君秋、
魏莲芳、
章遏云、李世芳、毛世来、刘元彤、李玉芙、言慧珠、顾正秋、陈永玲、秦
慧芬、杨荣环、杜近芳、陈正薇、杨秋玲、关肃霜、胡芝风等,超过100人。
基本信息
-英文名:Forever Enthralled
-语言:普通话,日语
-导 演: 陈凯歌
安藤政信饰田中隆一
-总监制:韩晓黎,利雅博,姜涛,陈红
-总策划:史东明 吴迎
-制片人:赵海城
电影《梅兰芳》
-总美术:柳青
-出品:
中影集团北影制片厂
中环国际娱乐
英皇电影
-公映日期:2008年12月5日
剧情介绍
梅兰芳人生的第一个竞争对手就是和梅家有三代情义的老艺人十三燕。梅兰芳的出现,动摇了十三燕的地位。决战不可避免,但是梅兰芳第一场就输了,他还有两天的时间可以挽回败局。不顾众人的反对,梅兰芳改演时装新戏,结果大获成功。胜负已定,梅兰芳劝说十三燕放弃第三天的演出,却遭到了十三燕的拒绝。
梅兰芳渐入中年,有了妻子福芝芳(陈红饰)和可爱的孩子们,他的事业如日中天。1929年,他接到了赴美国演出的邀请。在京剧舞台上专门扮演男人的女艺人孟小冬(章子怡饰)第一次见到梅兰芳就看到了他眼中的忧郁,而她开阔爽朗的性格感染了梅兰芳。他们同台演出,有了一种把自己同对方糅在一起共同分享的愿望。这时,梅兰芳的妻子福芝芳对孟小冬说,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观众)的。因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决定不再登台演出,在梅兰芳多次拒绝日本军队对他发出的演出邀请时,却吃惊地听到了自己即将复出的消息,而向社会公布这条消息的,正是匿名的
谭鑫培,因为在《汾河湾》中和梅兰芳配戏的,就是谭鑫培。那时谭鑫培已经是魁首、京剧泰斗,梅兰芳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啊。以前在京剧中老生是最重要的行当,居于中心位置,而旦行提升到重要位置,则是在四大名旦之后。再说,谭鑫培是年生,梅兰芳生于年。用今天的话来形容一个是季羡林等级的人物,一个还是大学生,他们怎么可能形成竞争之势?准确地说,老谭与梅兰芳同台是提携后辈。谭鑫培老了上座赶不上梅兰芳,但是无论如何不存在这么残酷的竞争。事情过去没几年,谭鑫培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