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
新疆大学(维吾尔语:Shinjang Uniwérsitéti شىنجاڭ ئۇنىۋېرسىتېتى,Sh.U.),简称新大。创办于1924年,位于
天山脚下,座落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
乌鲁木齐市。新疆大学下设文、理、法、经、工、管、史、哲、艺术等学科,分校本部、北校区、南校区三个校区,共占地3689亩,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是目前新疆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历史最悠久、学科门类最齐全、科研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大学,是新疆唯一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
211工程”百所大学之一,是教育部与自治区“区部共建”高校。
基本资料
学校名称:新疆大学
成立时间:1924年
学校性质:省属综合性大学
学生人数:43000余名
所在地点:中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校园位置:市区
校园面积:299.72万平方米(约4496亩)
党委书记:李中耀
现任校长: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学校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4号
学校邮编:830046
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要求,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体制创新为保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总体发展目标
到2015年,新疆大学综合办学实力力争跨入西部高校前10位,建成在中亚有较强影响力、西部先进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到2020年把新疆大学建成“西部先进,中亚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校训
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办学特色
特色一:坚持用
马列主义占领学校阵地,办维护新疆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的大学
特色二:开新疆高等教育之先,构建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多民族高级专门人才
新疆大学具有光荣的办学传统
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
1928年8月,改称为新疆省立俄文法政学校。
1930年9月改为新疆俄文法政学院。
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
1941年省建设厅农业学校并入新疆学院。
1950年10月1日,新疆学院更名为新疆民族学院。
1953年11月,西北民族学院畜牧系兽医班并入新疆民族学院。
1954年复名为新疆学院。
196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新疆大学。
1962年新疆大学与新疆师范学院合并,1962年7月新疆大学机械、电机、工电等3个工科专业划入新疆矿冶学院。
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疆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
1979年4月新疆大学由教师培训部、三平分校划出成立新疆师范大学。
1997年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
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大学。
2000年10月20日,教育部政发教字[2000]174号文件,批准了新疆大学和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
2000年12月30日,新疆大学与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
新疆大学分校本部、北校区、南校区三个校区,共占地299.72万平方米(约4496亩)。固定资产总值16.2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1亿元。
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省级中心馆,图书文献总量255.46万册,数字资源量30000GB。
建成了校园网和CERNET新疆地区主节点和新疆教育区域网控制中心、乌鲁木齐教育城域网。
此外,新疆大学的办学受到政府的支持,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国家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新疆大学现有22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4个教学实践中心,8个研究所,1个干旱半干旱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法学院
◎ 人文学院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化学化工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学院
◎ 建筑工程学院
◎ 艺术设计学院
◎ 旅游学院
◎ 语言学院
◎ 软件学院
◎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
学校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八个学科门类,涵盖了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现有75个本科专业,10个国家特色专业,8个自治区紧缺人才专业;7个博士一级学科、48个博士二级学科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硕士一级学科、157个硕士二级学科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16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
重点专业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一个,“211工程”重点学科“中国新疆与
中亚经济文化研究”,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为新疆大学重点建设课程。
“应用数学与 系统工程”为新疆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
重点建设学科
重点建设学科:“新疆地区的信息技术”。自治区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
学校拥有各类科研、教学平台37个,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4个(其中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培育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教育厅科研创新群体7个;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8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 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先进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实验与计算力学研究所
◎ 新疆大学多语种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现有各类在校生3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8933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347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10人,留学生近400人。
现有专任教师1659人,占全校教职工总人数的47%,其中教授199人,副教授614人,硕士学位人员819人,博士学位人员310人。博士生导师85人,硕士生导师497人,2个国家级、5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2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天山学者特聘教授3名,天山学者讲座教授6名。
“十一五”以来,新疆大学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2295项,资助经费达24634.7万元,其中,纵向项目1232项,资助经费13058.12万元;横向项目962项,合同经费10737.57万元;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9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57项;出版学术着作118部,发表学术论文6995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学术论文941篇;鉴定成果45项,授权及软件登记57项。
学校积极发展对外交流合作,与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134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交流关系,与37所国外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十一五期间,我校承办国际学术会议19次,选派教师352人次出国进修学习、科研合作或进行学术交流,邀请长短期外籍专家学者177人次来校任教、讲学和科研合作,接受各类留学生累积达2205人次。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米吉提·胡达拜尔地
乌守尔·斯拉木
阿不都克里木·热合曼
阿不都拉·阿巴斯
苏白·阿那别可
木哈白特·哈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