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农、教育、哲学、历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LOGO
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农、教育、哲学、历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2008年2月6日,
温家宝总理与
江西财大师生共度除夕,发表了重要讲话,并称赞说:“你们学校是所很好的学校”,激励着学校永葆奋斗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办学历史:江西财经大学的前身为1923年秋创办的江西省立商业学校,1958年成立江西财经学院,1978年复校,1996年更名为江西财经大学。
2、办学特色:办学以来,学校凝练了“信敏廉毅”的校训和“敬业乐群、臻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形成了“努力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立足自我、立足
江西、立足市场,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法德治校,形成了在红土地上培育创业型人才的办学机制,走出了在欠发达地区办人民满意高校的路子,努力朝着“人才培育有鲜明特色、专业学科有竞争优势、科研成果有重要影响”的全国一流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迈进。
3、办学条件:学校坐落英雄城
南昌,东临赣江碧水,西接梅岭烟霞,北吸锦绣庐山之灵气,南纳雄伟井冈之精神。有蛟桥园、麦庐园、枫林园、青山园四个校区,占地面积2260余亩,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馆藏各类图书310万册。校园幽香雅静,错落有致,层重叠翠,湖光潋滟,是全国绿化300佳单位之一。各类教室500余间,各类实验室52个,教学计算机10272台,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33888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56个,其中省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5个;校园网全覆盖、大容量、高效率,实现了“一卡通”;各类运动场馆总面积23万多平方米。
4、机构设置: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经济学院、金融与统计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用友软件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国防教育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5个教学学院,MBA学院、国际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4个管理型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设有《当代财经》杂志社、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创业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研究中心、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财税研究中心、现代商务研究中心、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文化产业与传媒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证券期货研究中心、红色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中国税票研究中心、中澳亚太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等专门科研机构。
5、学科专业: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4个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产业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经济管理决策与分析、管理理论与企业管理等9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包括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本科专业;2009年获批江西省首家EMBA办学权;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6个
江西省重点学科。
6、教学工作:2002年和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两次均获“优秀”等次。2001年和2009年两次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拥有8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教学课程、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试验区;为全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学校、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和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10年有6项国家级本科“质量工程”项目批准立项,立项数在江西省高校中名列第一,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并列第二。迄今我校国家质量工程项目总计29项(含教学成果奖2项),在全国高校中并列位于72位,在全国财经院校中位于第5位,在
江西高校中位于第1位。
7、科研工作:2010年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立项数名列全国财经类高校第3位,第13次名列江西省第一;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立项数和资助额均创我校历史新纪录,立项数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位列第三名。主办的《当代财经》(月刊)入选“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和“新闻出版署百强优秀期刊”,《江西财经大学学报》(双月刊)入选“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8、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200人,专任教师1332人,其中有教授229人、副教授416人;博士405人,在读博士201人;外教91人;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35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全国“百千万工程”人才2人,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1人,
江西省教学名师1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梓坤、
何祚庥,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涛、
李京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周远清,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洪银兴等担任我校顾问;国内外300余名着名学者、官员和企业家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

江西财经大学大门
9、招生就业:通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本科教育为主体,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2010年本科招生绝大部分省份一志愿录满,在24个一本招生省份中,文、理科分别有14和15个省份最低录取线比当地一本线高出15分以上,最高超出63分;
江西录取再创新高,不仅保持一本一志愿100%录满,文理科录取线分别比省重点线高出11分和13分,居省内高校之首。现有各类在籍学生3.9万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全日制本科生有2.4万人。研究生4179人,其中博士生157人。就业工作保持良好态势,近三年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年均85%以上,研究生为98%,高职生为90%。先后获
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等荣誉。2010年被评为“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家之一。
10、国际办学:学校坚持开明办学、开放办学,与
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
美国纽约理工学院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75所名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现有研究生、本科、高职等各层次学生境外交流项目80多个。在校留学生(一年以上)20多人。学校2002年成立国际学院,开办本科教学试验班,设有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国际商务三个专业方向,现有在校生2188人,教学方式和资源与国际接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教学相长、中西合璧、外引内联、高位嫁接”的办学特色。
11、党建团学工作:学校按照“保方向、凝人心、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多年坚持“国旗日日升、好事月月评、红歌年年唱”。“明德网”被评为江西省高校示范性网站。2003年和2007年两次省党建工作评估均获评“优秀”等次。
学生获得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一名(累计成绩在全国财经院校和
江西高校中均名列第一,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6位)、全球
ACCA(英国特许会计师)课程统考全球第一名和大陆第一名、“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一等奖、博创杯大学生嵌入式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包装设计大赛学生最高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全国“百佳学生社团”(绿派社)等荣誉。
12、社会声誉:学校连续18年被评为“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国先进单位”,先后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军训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西十大人民满意学校”、“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平安单位”、“江西省大学生思政工作先进高校”等荣誉称号。

校党委书记
校党委书记
廖进球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58年2月生 1982年江西财经大学贸易经济系毕业 1984年
中国人民大学商业企业管理助教班毕业
1988年任江西财经学院贸易经济系副主任 1992年任江西财经学院贸易经济系主任 1995年任江西财经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
1997年
中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1998年任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1999年任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助理
2001年任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 2004年任江西财经大学校长 2008年任江西财经大学校党委书记
校长、党委副书记
王 乔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60年9月生 1982年江西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财政专业毕业 1990年任江西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副主任
1995年任江西财经大学成人教育部主任 1999年任江西财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兼任管理干部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2000年任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兼任会计学院院长 2001年任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
2007年4月任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2008年9月任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0年12月获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

党委副书记
党委副书记
胡建华 研究员
1953年12月出生 1976年江西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 1992年四月任江西财经学院院长助理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育评估 E-MAIL地址:hujh@jxufe.edu.cn

党委副书记
党委副书记
王金华 教授
1954年11月出生 1979年
江西大学数学系毕业 1997年任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
研究方向:经济应用数学 公共管理学 E-MAIL地址:wangjh@jxufe.edu.cn

副校长
副校长
肖华茵 教授
1958年5月出生 1982年江西财经学院计划统计系毕业 1996年任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助理
1999年任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

副校长
副校长
吴照云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56年10月出生 1982年江西财经学院计统系毕业 1984年
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专业助教班毕业
1988年任江西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副主任 1992年任江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
1997年任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助理 1999年任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
主要从事产业组织、企业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近十项。先后在权威与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多项。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隐性失业公开化问题研究》(1996),《加入WTO与提高我国欠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2002),《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及其国家支持体系研究》(2004);副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研究》(1997) ,《促进我国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1999)。
主要着作有:《管理学原理》,《企业经营国际化丛书》,《产业经济学》,《增强企业活力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原理与就业指导》,《企业国际形象塑造》,《管理学原理》,《股份公司组织与管理》。其中《管理学》五版13次印刷,发行10万多册,被
北京大学、中央党校等几十所高校用作参考书或教材,获财政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副校长
副校长
易小明
1962年8月出生 1983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学院 1989年任投资系副主任
1995年任投资金融学党总支书记 1998年任校长办公室主任 2000年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和校长办公室主任
2003年任校长助理 2007年3月份任副校长

副校长
副校长
卢福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3年11月生 1983年7月
洛阳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毕业 1989年1月
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专业研究生班毕业
1992年任江西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副主任 1994年6-12月赴
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进行短期访问研究
1998年任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 1999年任江西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
2000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1年任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2005年2-7月在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6年任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助理 2008年任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
系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江西年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江西省“百千万人才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省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
系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常务理事兼产业经济学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术秘书、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
江西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江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江西省科技金融促进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工业经济与区域产业发展、企业制度与企业组织、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E-MAIL地址:lu-fucai@263.net

副校长
副校长
蒋金法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男,1963年12月出生,
江苏常州人,兼任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博士、教授,江西财经大学财政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财政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96--1998年期间,
蒋金法教授先后两次赴
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与
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进修学习,主要研究领域是财政、税收理论。

副校长
副校长
易剑东 教授
男,1969年10月出生,
江西丰城人。1992、1995、2002年先后于
江西大学(现
南昌大学)、
成都体育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获历史学(历史)学士、教育学(体育史)硕士、教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2001年9月破格晋升副教授,2002年9月被聘为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体育社会学方向硕士生导师,2005年11月破格晋升教授,2007年7月被聘为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体育新闻学方向博士生导师。2003年11月任北京体育大学新闻教研室主任,2005年2月任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副主任(主持工作),2006年4月任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主任,2006年12月任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文献信息中心副主任。现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体育赛事媒体服务、体育组织媒体公关,曾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霍英东教育基金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纪委书记
纪委书记
杨建林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
1982年8月江西省地矿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技术员、助工 1987年3月江西省地矿局探矿处工程师
1993年11月江西省地矿局勘查技术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 1998年7月江西省地质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正处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1年6月完成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 2001年11月江西省地质工程总公司总经理
200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04年3月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兼职教授,获全国建筑业优秀项目经理、优秀施工企业家
2005年2月
江西省地矿局建设工程大队大队长、
江西省地质工程总公司党委副书记,荣获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
江西省劳动模范
2006年5月
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建工队)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 2007年6月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地质工程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2008年7月
江西省对口支援四川省小金县灾后恢复重建现场指挥部工程组组长、副指挥长 2011年2月
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校长助理
校长助理
王小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秋石,字小平,男,祖籍
江西省南城县,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 年12 月出生于
江西省
南昌市,成长于
江西省
宜春市。1976 年毕业宜春中学,1978 —1982 年原江西财经学院计划统计系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 年— 1988 年在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 年6 月回国后在江西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任副所长、《经济译文》主编、经济学系副主任;1994 年—1995 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
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经济学系研修产权与制度经济学;1995 年5 月任江西财经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1996 年6 月起任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系主任,1999 年11月至2007年6月份任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学校历任及现任校领导名录

罗静远
一、历任校主要领导名录
江西省立商业学校时期:
江西省立南昌职业学校(分工业、美术、商业、女子四部)时期:

周浴德
江西省立第二职业学校时期:
江西省立南昌商业职业学校时期:

万斯年
江西省立南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时期:
江西省立财经学校时期:

韩秉三
江西省立财政经济专科学校时期:
黄谷怀 1951.1-1952夏 副校长(主持校务工作)

黄谷怀
刘方申 1952夏-1952冬 副校长(主持校务工作)
刘方申 1953秋-1954.2 副校长(主持校务工作)
江西省财政学校时期:

刘方申
国家统计局南昌统计学校时期:
江西财政经济学院时期:

尚 友
江西省财政贸易学校时期:
江西省财贸干部学校时期:

范 甫
江西财经学院时期:
1、1979.4-1983.5

王荫桐
2、1983.6-1984.3
3、1984.3-1985.12

李杰庸
4、1985.12-1987.7
5、1987.7-1988.9

刘昌东
6、1988.9-1992.11

孙传煃
7、1992.11-1995.2
8、1995.2-1996.7

裘宗舜
江西财经大学时期:
1、1996.7-2000.4

彭聚先
2、2000.4—2004.9
2、2004.9—2008.6

江西财经大学 校园风光
江西财经大学位于江南大川赣江之滨,历史名城
南昌北郊。
南昌古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今更有京九铁路纵穿南北,浙赣铁路横贯东西。北驱两小时,能观鄱阳湖、庐山之美;南行数百里,可览井冈山、梅关之秀;往东,可上龙虎山、三清山揽胜;往西,能去
宜春台,安源山观光。

江西财经大学 北湖
北湖
位于江西财经大学本部蛟桥园北区西部,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的一个人工湖,建成于2002年9月。湖内安装有音乐喷泉,每逢周末开放。湖边环绕着鲜花垂柳,以及四季火红的红枫,湖面开阔,碧波荡漾,时而可见数尾红鲤游弋其间,为江财师生提供了晨练,晨读以及周末休闲的好场所。
北湖左临高大新的研究生教学楼,相互映衬,象征了坚忍不拔的江财有志青年“博采众长,志存高远”的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财这片知识的海洋为祖国,为世界培育了无数熠熠生辉的珍珠,江财学子遍布海内外。他们中既有知名专家学者,如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秦荣生教授(80工会校友),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
夏冬林教授(80工会校友)
中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魏明海教授(80商会校友),
纽约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刘贤方(78商会校友)等;在国家党政机关管理部门德高望重的校友代表有国家审计署投资司司长
席晟等;在企业界享有盛名的校友代表有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京文(79商会),
上海建桥集团懂事长
周星增(79工会),闽发证券副总裁
李汉国(78商会),
澳大利亚墨尔本华人社团主席
王胜等一批杰出校友。
北湖有与音乐广场相依,每周末都有江财各个学院为全校师生献上的“周末文化广场”的节目,活跃学习生活,更是江财学子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拓展自身素质的舞台之一。
湖畔绿柳环绕,清晨朗朗的读书声和着枝头鸟儿清脆的鸣叫声,折射出江财特有的文化气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北湖正因为有了江财青年的热情和勤奋而更突出了其自有的文化内涵。

江西财经大学 茶园
茶园
茶园坐落于29#与30#学生公寓楼之间,它的构造仿如桃园,大理石园标上隽刻的是茶园二字和宋代
陆游的《山茶诗》:东园
三月雨兼风,李飘零扫地空,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同学们亦可漫步于其中小路,或于中间的圆台休息,晨读,是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去所。

江西财经大学 枫园
枫园
位于大学生活动中心后面,左邻31#学生公寓,右接体育场,后靠学校与江西仪器厂的分隔墙,沿着俊彩路两旁栽满了枫树,每当微风吹起,树叶便沙沙做响,这片枫树不仅给学校增添了一道独特的彩色风景,也为学校奏响了一曲动听的奏鸣曲,到深秋季节,枫叶转为红色,这里便是红叶涌动的海洋,正好映衬了南昌"红色英雄城"的称号,看着这满眼红枫,不禁让人想起唐代着名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百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西财经大学 一教楼
一教楼
一教楼是由原来的学生宿舍楼在2003年暑假改造而来的,同时经过了全面的新修,两侧是教学楼,中间是我校旅游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办公室。旅游学院是2003年九月正式独立成为一个学院,现已初具规模,拥有一批先进的科研分子和骨干教师,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旅游管理、专业导游和酒店管理人才。旅游学院正在为打造自己学院品牌,提高影响力而努力奋斗!金融学院是去年刚从财经学院独立出来的,虽成立不久,但拥有一批先进专业人士和品牌专业,其地位和影响也正日益提高。统计学院其下的统计系专业是财大的老牌专业,数十年的历史见证了统计学院的成就和辉煌。

江西财经大学 图书馆
图书馆
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现由蛟桥园校区图书馆(总管),青山园校区分馆、麦庐园校区分馆和枫林园校区分馆四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000多个。
目前总馆文献资料总藏量达110万册,各类机读资料461件,各类电子文献20多种,馆藏文献资料具有鲜明的财经和管理专业特色,是目前江西地区最大的经济管理文献信息中心。
图书馆拥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全业务系统的自动化管理,配备有大容量存储设备、高性能服务器、高分辨率扫描仪和电子文献检索系统等现代化设备,建有计算机网站和电子阅览室,设有电脑200余台。
本馆于2002年10月重新翻新,正在向着多功能、开放式、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图书馆迈进。

江西财经大学 崛起
校园雕塑“崛起”
一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座名为“崛起”的雕塑,它气势非凡,凌空欲飞,是由科瑞集团投资50万捐建的。整个雕象高达8.6米,主体由进口不锈钢制作,外喷进口德国漆,两个箭头由江财“JC”字母组成,表示江财正进行二次创业,实现二次腾飞;中心圆球表示江财成为财经类院校中的一颗明珠。基座主材料为钢筋、水泥、花岗岩。正面雕刻了江财校徽图案,上有“信敏廉毅”四个字,这是江财的校训。信——信而达礼,敏——敏而好学,廉——廉而知耻,毅——毅而愈坚。上部南北面雕刻了计算机和各种钱币,东西面雕刻了人像图象,反映了江财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出的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崛起是我校一座标志性建筑,极大得丰富了我校校友文化,展示了我校高雅的校园文化和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既体现了江财事业的腾飞发展,也表现了科瑞集团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热心高等教育的良好企业形象。

江西财经大学 食堂
三食堂之一——南区食堂
第一食堂始建与1989年,共有272个座位。中餐、晚餐的品种约100多种,有菜窗口8个,米饭车5辆。此外有冻豆腐等及西点面食为该餐厅的特色品种。该餐厅以“真诚为上帝服务”为宗旨。此外,在此长期设立信息栏为广大师生提供气象信息。
第二食堂与第一食堂相连。各种基础设施均与第一食堂一致,不同的是这里有如:西安肉夹馍等的地方风味小吃。
第三食堂始建于1983年,设有80多个品种的菜,5个米饭窗口,30多个特色菜。再这里同样设有温馨提示牌,向师生提供气象信息,该餐厅以“态度决定一切”为服务宗旨。

江西财经大学 北湖音乐广场
北湖音乐广场
北湖音乐广场由
周星增先生捐建(
周星增先生是我校79级商会班学生,现为
上海建桥集团总裁。),捐资100万。2002年3月份动工,2002年10月份竣工。音乐广场主体材料是花岗岩、雨花石、水刷石、铸铁和玻璃钢;水面面积6670平方米,硬地面积1800平方米,绿化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道路600米;有表演舞台、曲桥凉亭、亲水平台、湖堤台阶、象棋残局等5个景点,其中表演舞台有20个将军柱、9根罗马柱、9个音乐家雕像和17个花坛,曲桥长30米,亲水平台安置21个花岗岩圆球,湖堤台阶有47个花岗岩石柱,象棋残局占地180平方米;音乐喷泉水面面积130平方米。音乐广场是我校一座标志性建筑,极大地丰厚了我校校友文化,展示了我校高雅的校园文化和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美化、亮化了校园,为师生员工提供了更加美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信而达礼,敏而好学,廉而知耻,毅而弥坚